试题要求
(单选题)女,30岁。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胸闷2年,3天前受凉后咳嗽,咳少量脓痰,接着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并逐渐加重。体检:无发绀,双肺广泛哮鸣音,肺底部有湿啰音。表明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患者为中年女性,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现逐渐加重,查体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体征),肺底部有湿啰音,考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气流受限以可逆性为特征。表明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的是吸入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后FEV₁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对)。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₁)低于预计值的80%(A错)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但是只是对哮喘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无法证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最大呼气流量(PEF)(B错)并不代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昼夜PEF变异率≥20%,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改变。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D错)是哮喘治疗中最有效药物,但是倍氯米松激素类药物,不属于支气管舒张剂,因此同样无法表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E错)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的诊断有帮助,但是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无关。
患者为中年女性,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现逐渐加重,查体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体征),肺底部有湿啰音,考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气流受限以可逆性为特征。表明气道阻塞具有可逆性的是吸入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后FEV₁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对)。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₁)低于预计值的80%(A错)为判断气流受限的最重要指标,但是只是对哮喘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无法证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最大呼气流量(PEF)(B错)并不代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昼夜PEF变异率≥20%,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改变。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D错)是哮喘治疗中最有效药物,但是倍氯米松激素类药物,不属于支气管舒张剂,因此同样无法表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E错)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的诊断有帮助,但是与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无关。
考点:第二篇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女,32岁。间断喘息5年,无明显规律,发作间期无不适,此次因“气喘6小时”来院。查体:T36.8℃,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低,呼气相明显延长,未闻及哮鸣音。血常规:WBC8.3×10⁹/L,N
- 2.(单选题)男,32岁。支气管哮喘,20年。喘息加重1周。意识恍惚1天来急诊。查体:T37.5℃,P94/分。面色暗红,口唇发绀。可见胸腹矛盾运动,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低调哮鸣音。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 3.(单选题)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现气流受限的原因不包括()
- 4.(单选题)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 5.(单选题)主要作用机制为控制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