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27岁初产妇,妊娠40周。阵发性腹痛10小时,宫缩10~15分钟1次,一次持续30秒,宫口开大2cm。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该孕妇已阵痛10小时,宫口开大2cm(第一产程初产妇一般为11~12小时),宫缩一次持续时间30秒,10~15分钟1次,(第一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30秒且弱,间歇期5~6分钟1次)综合该产妇的临床表现可判断该产妇属于第一产程潜伏期。由于宫缩间歇期长于正常间歇期,因此可诊断为子宫收缩节律性异常(A对)。子宫收缩的对称性(B错)指宫缩源于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秒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需15秒均匀协调地扩散至整个子宫,该产妇无子宫收缩对称性(P170)。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依次减弱,该产妇无子宫收缩极性的表现(C错)(P170)。宫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不能恢复至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使宫腔的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和宫颈管的变短,此为缩复作用(D错),该产妇无子宫收缩缩复作用表现(P170)。腹肌和膈肌收缩力(E错)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的重要辅助力量,该产妇宫口开大2cm,尚处于第一产程(P170)。
该孕妇已阵痛10小时,宫口开大2cm(第一产程初产妇一般为11~12小时),宫缩一次持续时间30秒,10~15分钟1次,(第一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30秒且弱,间歇期5~6分钟1次)综合该产妇的临床表现可判断该产妇属于第一产程潜伏期。由于宫缩间歇期长于正常间歇期,因此可诊断为子宫收缩节律性异常(A对)。子宫收缩的对称性(B错)指宫缩源于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秒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需15秒均匀协调地扩散至整个子宫,该产妇无子宫收缩对称性(P170)。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依次减弱,该产妇无子宫收缩极性的表现(C错)(P170)。宫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不能恢复至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使宫腔的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和宫颈管的变短,此为缩复作用(D错),该产妇无子宫收缩缩复作用表现(P170)。腹肌和膈肌收缩力(E错)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的重要辅助力量,该产妇宫口开大2cm,尚处于第一产程(P170)。
考点:第十五章正常分娩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初产妇,26岁。宫口开全1小时40分,先露+1,枕右后位,宫缩由强转弱50分钟,宫缩间隔由2分钟延长为6~8分钟。本例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单选题)初产妇,26岁。妊娠39周,临产后9小时,胎儿娩出5分钟,胎盘未娩出。不恰当的处理是()
- 3.(单选题)27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6小时,枕左前位,估计胎儿体重2700g,胎心142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大3cm,未破膜,S=+1,骨盆外测量未见异常。此时恰当处理应是()
- 4.(单选题)新生儿娩出后首先应()
- 5.(单选题)28岁初产妇,妊娠39周。规律宫缩2小时,枕右前位,胎心良好。骨盆外测量正常,B超测胎头双顶径9.3cm ,羊水平段3.8cm。若产妇宫缩正常,胎头降至+3,宫口开大4cm,此时最恰当的处理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