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地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的行文脉络为“分—总”式,文段的前两句话论述了历代的政治哲学家、历史哲学家早已看清权力私有的危害,具有警世作用,但是不能融入到法律层面的刚性力量之中,只能转变为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文段最后一句以“因此”为标志总结前文,解释了“咏史”诗作大量诞生的原因。D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表述。
A、B、C三项均未包含“咏史诗”这一主题词。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的行文脉络为“分—总”式,文段的前两句话论述了历代的政治哲学家、历史哲学家早已看清权力私有的危害,具有警世作用,但是不能融入到法律层面的刚性力量之中,只能转变为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文段最后一句以“因此”为标志总结前文,解释了“咏史”诗作大量诞生的原因。D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表述。
A、B、C三项均未包含“咏史诗”这一主题词。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心理解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
- 2.(单选题)强调谋略和构想,是军事战略指导的题中之义,但这种构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与力量手段相匹配。在中国革命战争初期,“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两条路线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前者机械照搬俄国十月
- 3.(单选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
- 4.(单选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
- 5.(单选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51~55题。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