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主观题)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堤防加固项目的施工合同,主要内容为堤身加固和穿堤涵洞拆除重建。为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将堤身划分成2个区段组织流水施工,项目部拟定的初始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单位:天)。
[图1]
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部在审查初始的施工进度计划时,提出了优化方案,即按先“Ⅱ堤段”、后“Ⅰ堤段”顺序组织施工,其他工作逻辑关系不变,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不变,新计划已获监理单位批准并按其组织施工。
事件2:由于设计变更,“Ⅱ段堤身填筑”(F工作)推迟5天完成。
事件3:质检时发现Ⅰ段砌石存在通缝、叠砌和浮塞现象,需返工处理,故推迟3天完成。
事件4:第225天末检查时,“Ⅱ段砌石护坡”(G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Ⅰ段堤身填筑”(C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穿堤涵洞”(K工作)已累计完成60%工程量。
根据事件4,分别指出第225天末G、C、K工作已完成多少天工程量,及其对工期有何影响(假定各工作匀速施工)。
[图1]
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部在审查初始的施工进度计划时,提出了优化方案,即按先“Ⅱ堤段”、后“Ⅰ堤段”顺序组织施工,其他工作逻辑关系不变,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不变,新计划已获监理单位批准并按其组织施工。
事件2:由于设计变更,“Ⅱ段堤身填筑”(F工作)推迟5天完成。
事件3:质检时发现Ⅰ段砌石存在通缝、叠砌和浮塞现象,需返工处理,故推迟3天完成。
事件4:第225天末检查时,“Ⅱ段砌石护坡”(G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Ⅰ段堤身填筑”(C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穿堤涵洞”(K工作)已累计完成60%工程量。

根据事件4,分别指出第225天末G、C、K工作已完成多少天工程量,及其对工期有何影响(假定各工作匀速施工)。
答案解析
答案:根据第225天末检查结果:
G工作完成了44天工程量,拖期11天,总时差10天,对工期影响1天。
C工件完成了48天工程量,拖期7天,C为关键工作,对工期影响7天。
K工作完成了72天工程量,拖期133天,总时差240天,对工期无影响。
解析:
本小题是进度方面的,主要考核工作进展表示方法以及工作延误对工期的影响。
第225天末检查时,“Ⅱ段砌石护坡”(G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G工作完成了110×40%=44天;“Ⅰ段堤身填筑”(C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C工作完成了120×40%=48天;“穿堤涵洞”(K工作)已累计完成60%工程量,K工作完成了120×60%=72天。
按计划进行,第225天末:
G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170天,应完成55天工程量(225-170=55天);故拖期11天(55-44=11天);G工作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0天,故影响工期1天。
C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170天,应完成55天工程量,故拖期7天;C工作为关键工作,故影响工期7天。
K最早开工时间为20天,225-20=205天,大于K工作持续时间,故工作应全部完成。205-72=133天。K工作的总时差为240天,故不影响工期。
本小题是进度方面的,主要考核工作进展表示方法以及工作延误对工期的影响。
第225天末检查时,“Ⅱ段砌石护坡”(G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G工作完成了110×40%=44天;“Ⅰ段堤身填筑”(C工作)已累计完成40%工程量,C工作完成了120×40%=48天;“穿堤涵洞”(K工作)已累计完成60%工程量,K工作完成了120×60%=72天。
按计划进行,第225天末:
G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170天,应完成55天工程量(225-170=55天);故拖期11天(55-44=11天);G工作为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10天,故影响工期1天。
C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170天,应完成55天工程量,故拖期7天;C工作为关键工作,故影响工期7天。
K最早开工时间为20天,225-20=205天,大于K工作持续时间,故工作应全部完成。205-72=133天。K工作的总时差为240天,故不影响工期。
考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相似试题
- 1.(主观题)若80m<sup>3</sup>/h挖泥船单价为12元/m<sup>3</sup>,每月工程质量保证金按工程款的5%扣留,计算施工期第1月应支付的工程款
- 2.(主观题)分别分析事件1、事件2对闸墩混凝土工程计划工期有何影响?实际工期是多少?指出承包人可以索赔的工期和费用。
- 3.(主观题)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的索赔要求合理吗?说明理由。承包人提交索赔申请的做法有何不妥?写出正确的做法。索赔申请报告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4.(主观题)合同双方义务条款中,属于承包人的义务有哪些?
- 5.(主观题)综合上述事件,计算实际总工期和施工单位可获得的工期补偿天数;计算施工单位因工期提前得到的奖金或因逾期支付的违约金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