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男,32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6个月。术后出现反酸、烧心症状。应用抑酸剂治疗无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呕吐胆汁样物,上腹部及胸骨后灼烧样疼痛,体重减轻。查体:T36.5℃,P80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消瘦,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液中无游离酸,最适当的治疗措施是()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男,32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6个月。术后出现反酸、烧心症状(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应用抑酸剂治疗无效(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呕吐胆汁样物,上腹部及胸骨后灼烧样疼痛,体重减轻(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查体:T36.5℃,P80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消瘦,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液中无游离酸(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以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碱性反流性食管炎,最适当的治疗措施是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B对)。采取少食多餐方式(A错)为姑息治疗,不能解决病人的根本病因。长期应用消胆胺治疗(C错)不是治疗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消胆胺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2受体拮抗剂为抑酸剂,患者抑酸治疗无效,故应用H2受体拮抗剂(D错)错误。注意餐后平卧(E错)会加重反流。
男,32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6个月。术后出现反酸、烧心症状(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应用抑酸剂治疗无效(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呕吐胆汁样物,上腹部及胸骨后灼烧样疼痛,体重减轻(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查体:T36.5℃,P80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消瘦,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液中无游离酸(符合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以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碱性反流性食管炎,最适当的治疗措施是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B对)。采取少食多餐方式(A错)为姑息治疗,不能解决病人的根本病因。长期应用消胆胺治疗(C错)不是治疗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消胆胺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2受体拮抗剂为抑酸剂,患者抑酸治疗无效,故应用H2受体拮抗剂(D错)错误。注意餐后平卧(E错)会加重反流。
考点:第三十四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男性,25岁,上腹部突发刀割样剧痛1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强迫体位,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上腹为著,肝浊音界减小,肠鸣音减弱。假设术后一周,病人出现持续性高热,右肋缘下疼痛伴呃逆,WBC24
- 2.(单选题)男,32岁,突发上腹剧痛2小时,蔓延至右下腹及全腹,既往有“胃痛”病史10余年,未诊治,查体:板状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3.(单选题)男性,60岁,因胃溃疡合并多次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该病人术后5天出现黑便,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单选题)男,44岁。胃癌根治术后第6天,出现上腹剧烈疼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腹胀。查体腹膜刺激征(+),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咖啡色浑浊液体。腹部B超提示腹腔积液。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中不包括的是(
- 5.(单选题)男性,62岁。近3个月来逐渐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嗳气,纤维胃镜发现大弯侧胃壁上1cm大小块状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较为清楚,病理提示恶性。该肿瘤Borrmann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