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男性,5岁,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0~39.5℃,伴腹泻每日3~5次,体检:神萎,心率72次/分,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5cm,血常规检查:WBC3.0×10⁹/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嗜酸粒细胞0.9,ALT200U/L,血清抗-HBs阳性,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5岁男性患儿(伤寒高发人群),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0~39.5℃,伴腹泻每日3~5次,查体可见神萎(伤寒面容),心率72次/分(相对缓脉),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5cm(肝脾肿大),血常规检查:WBC3.0×10⁹/L(成人正常参考值4~10×10⁹/L),中性粒细胞60%(成人正常参考值0.5~0.7),淋巴细胞40%(正常值0.2~0.4),嗜酸粒细胞0.9(成人正常参考值0.5%~5%),ALT200U/L(正常参考值0~40U/L),血清抗-HBs阳性(对HBV有免疫力),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伤寒(B对),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急性乙型肝炎(A错)少有腹泻,ALT应显著升高,血清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能用于诊断肝炎,且急性乙肝现已少见(P28)。钩端螺旋体病(C错)病原体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并发症,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弥漫性肺出血,常表现为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P253)。急性血吸虫病(D错)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有肝大及压痛,外周血象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应增多(P297)。菌痢(E错)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且无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P178)。
5岁男性患儿(伤寒高发人群),持续发热15天,体温39.0~39.5℃,伴腹泻每日3~5次,查体可见神萎(伤寒面容),心率72次/分(相对缓脉),肝右肋下2cm,脾肋下1.5cm(肝脾肿大),血常规检查:WBC3.0×10⁹/L(成人正常参考值4~10×10⁹/L),中性粒细胞60%(成人正常参考值0.5~0.7),淋巴细胞40%(正常值0.2~0.4),嗜酸粒细胞0.9(成人正常参考值0.5%~5%),ALT200U/L(正常参考值0~40U/L),血清抗-HBs阳性(对HBV有免疫力),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伤寒(B对),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急性乙型肝炎(A错)少有腹泻,ALT应显著升高,血清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能用于诊断肝炎,且急性乙肝现已少见(P28)。钩端螺旋体病(C错)病原体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并发症,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弥漫性肺出血,常表现为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等(P253)。急性血吸虫病(D错)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有肝大及压痛,外周血象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应增多(P297)。菌痢(E错)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且无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P178)。
考点: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根本措施是()
- 2.(单选题)男,40岁,4个月前发热、腹痛、腹泻,服药1天好转,此后腹泻反复发作,多于劳累及进食生冷食物后,大便5~6次/日,稀便有粘液,有腹痛里急后重。体检:左下腹压痛。大便镜检WBC20~30/HP,RBC5
- 3.(单选题)男孩,4岁。发热、头痛、皮疹12小时,频繁抽搐、昏迷2小时。查体:全身可见大量瘀点瘀斑,双下肢右部分融合成片,血压测不出,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4.(单选题)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球菌的特点不包括()
- 5.(单选题)男,28岁,船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80/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