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br][/br]论点: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论据:公元250年到800年,玛雅文明十分发达,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玛雅文明开始衰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讨论的是气候变化和玛雅文明消亡之间的关系,选项说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解释了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导致玛雅文明消亡,解释论点,当选;
C项:大多数玛雅城市衰落期间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即在干旱发生期间,大多数玛雅城市都走向了衰落,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即使时间重合也不表明一定是导致消亡的原因,与B项比较,加强力度较弱,排除;
D项:选项中描述的是公元1000年-1075年(即11世纪)之后干旱与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而论点是9世纪的气候对导致玛雅文明消亡,时间段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br][/br]论点: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论据:公元250年到800年,玛雅文明十分发达,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玛雅文明开始衰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讨论的是气候变化和玛雅文明消亡之间的关系,选项说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解释了为什么气候变化会导致玛雅文明消亡,解释论点,当选;
C项:大多数玛雅城市衰落期间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即在干旱发生期间,大多数玛雅城市都走向了衰落,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即使时间重合也不表明一定是导致消亡的原因,与B项比较,加强力度较弱,排除;
D项:选项中描述的是公元1000年-1075年(即11世纪)之后干旱与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而论点是9世纪的气候对导致玛雅文明消亡,时间段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加强题型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近年来,
- 2.(单选题)人类与疟疾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斗争,但一直是“治标不治本”——无法阻断疟疾传染源。日前研究者培育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它具备了不再感染疟疾的能力,并且能妨碍野生蚊子繁衍,从而有效切断人与蚊子的疟疾
- 3.(单选题)由于一种新的电池技术装置的出现,手机在几分钟内充满电很快就会变成现实。这种新装置是一种超级电容器,它储存电流的方式是通过让带电离子聚集到多孔材料表面,而非像传统电池那样通过化学反应储存这些离子。因此这
- 4.(单选题)一般来说,塑料极难被分解,即使是较小的碎片也很难被生态系统降解,因此它造成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期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蜡虫的昆虫能够降解聚乙烯,而且速度极快。如果使用生物技术复制蜡虫降解聚乙烯,将能
- 5.(单选题)一般来说,塑料极难被分解,即使是较小的碎片也很难被生态系统降解,因此它造成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期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蜡虫的昆虫能够降解聚乙烯,而且速度极快。如果使用生物技术复制蜡虫降解聚乙烯,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