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如果能够做好南极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评估,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南极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与南极大陆极为广袤的地域相比,游客活动的地域仅为总面积的3%左右。而如何管理好长期设在南极的科考站,才是更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被废弃的科考站,已对南极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威胁。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如果能够做好南极生态评估,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就可以得到控制,随后详细解释了原因,接下来通过“而”强调科考站才是更难处理的问题,并且指出已经造成新威胁。所以文段重在强调科考站对于南极的不良影响,对应D 项。
A 项:“南极生态环境评估”是首句中的内容,是围绕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这一话题的论述,非重点,排除。
B 项:“南极生态旅游”偏离文段中心,文段重在强调科考站,排除。
C 项:“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概念扩大,文段的表述为管理科考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首先提出如果能够做好南极生态评估,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就可以得到控制,随后详细解释了原因,接下来通过“而”强调科考站才是更难处理的问题,并且指出已经造成新威胁。所以文段重在强调科考站对于南极的不良影响,对应D 项。
A 项:“南极生态环境评估”是首句中的内容,是围绕旅游造成的生态影响这一话题的论述,非重点,排除。
B 项:“南极生态旅游”偏离文段中心,文段重在强调科考站,排除。
C 项:“南极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概念扩大,文段的表述为管理科考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心理解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
- 2.(单选题)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
- 3.(单选题)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
- 4.(单选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
- 5.(单选题)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