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⁹/L,脑脊髓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⁹/L,中性80%。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上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强直、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阳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2)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病初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该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⁹/L,脑脊髓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⁹/L,中性80%等表现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如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提示该患儿出现了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此时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和(或)静脉注射脱水剂(A对),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呼吸兴奋剂(B错)属于中枢兴奋药,主要通过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提高血氧分压。地塞米松(C错)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抗过敏、抗毒及抗休克等。退热剂(D错)常用于发热时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镇静剂(E错)可用于惊厥、癫痫等的患儿,以达到镇静的作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血液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上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强直、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阳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2)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病初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该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⁹/L,脑脊髓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⁹/L,中性80%等表现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如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提示该患儿出现了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此时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和(或)静脉注射脱水剂(A对),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呼吸兴奋剂(B错)属于中枢兴奋药,主要通过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提高血氧分压。地塞米松(C错)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抗过敏、抗毒及抗休克等。退热剂(D错)常用于发热时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镇静剂(E错)可用于惊厥、癫痫等的患儿,以达到镇静的作用。
考点:第十章感染性疾病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120~122题共用题干)女孩,7岁。发热伴腹痛半天,抽搐1次,呕吐2次。查体:T 40℃,BP 60/3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急促,心率快,腹平软,脐周压痛,肠鸣音活跃。脑膜刺激征阴
- 2.(单选题)女婴,10天。拒乳4天。查体:周身皮肤明显黄染,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前囟平软。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3.(单选题)皮疹为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广泛性密集均匀()
- 4.(单选题)6个月女婴,发热3天,体温39℃,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咽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若患儿热退后,伴皮疹出现,可能的诊断是()
- 5.(单选题)幼儿急疹出疹时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