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
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文段先提出一个问题:阴历比阳历少了11天。接着提出中国古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第三句话通过和希腊人梅冬的对比肯定了中国古人的对调节阴阳历差异问题的贡献和智慧。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在强调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问题。
A选项中的“规律和作用”未涉及,排除。
B选项说法不当,文中只说中国古人比希腊人对难题的解决早很多,但并不代表我们中国就是当时的先进水平,排除。
C选项只是谈及问题本身,没体现出对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文段先提出一个问题:阴历比阳历少了11天。接着提出中国古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第三句话通过和希腊人梅冬的对比肯定了中国古人的对调节阴阳历差异问题的贡献和智慧。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在强调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问题。
A选项中的“规律和作用”未涉及,排除。
B选项说法不当,文中只说中国古人比希腊人对难题的解决早很多,但并不代表我们中国就是当时的先进水平,排除。
C选项只是谈及问题本身,没体现出对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心理解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
- 2.(单选题)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
- 3.(单选题)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
- 4.(单选题)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
- 5.(单选题)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