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关于儒释道三教异同,古人多有争论。对此,唐代僧人宗密曾在《圆觉经略疏钞》中说:“古来诸德皆判:儒宗 ,道宗 ,释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齐物;中庸;正名

B. 四谛;五行;三纲

C. 五常;自然;因缘

D. 兼爱;良知;涅槃

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属于道家思想;“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孔子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即“中”,既不过分也非不够,善于运用“中”这一标准,在后来即发展为“中庸”思想;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社会秩序混乱。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先要从匡正社会等级名分入手,理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正名”属于儒家思想。
B项错误,“四谛”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苦、集、灭、道四谛;“五行”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关于五行较早的资料主要保存在《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五行思想被道家、阴阳家、儒家等哲学派别和自然科学家(如中医)所运用。后来,五行被逐步神秘化,阴阳家用其解释社会的兴衰和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西汉新儒学代表董仲舒赋予五行情感和道德属性,用以论证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北宋新儒学代表周敦颐把五行作为无极产生万物的一个环节,纳入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项正确,宗密《圆觉经略疏钞》卷四曰:“古来诸德皆判:儒宗五常,道宗自然,释宗因缘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一句名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因缘”是佛学术语。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简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
D项错误。“兼爱”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涅槃”是佛教用语,“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超离生死烦恼、安住永恒快乐的境界,“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