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123~124题共用题干)女,55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年,加重伴低热1周。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满意。查体:T 38℃,P 110次/分,R 24次/分,BP 160/9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罗音,心率110次/分,律齐,P₂﹥A₂,剑突下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肝肋下4cm,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患者老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年(老年女性,结合病史提示慢阻肺),加重伴低热1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满意。查体:T 38℃(正常值36~37℃),P 110次/分(正常值60~100次/分),R 24次/分(正常值12~20次/分),BP 160/90mmHg(正常值<120/8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罗音(慢阻肺体征),心率110次/分,律齐,P₂﹥A₂(肺心病典型体征),剑突下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右心衰竭重者可出现腹水),肝肋下4cm,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剑突下收缩期杂音、肝大及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为右心衰竭体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需根据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胸部X线片(A对BD错)可同时看到肺气肿及肺动脉增宽、右心增大、肥厚等改变,对该患者诊断最具价值。血气分析(C错)无法诊断肺心病,只作为肺心病失代偿期出现低氧血症的检查。血D-二聚体(E错)是纤溶活性检测指标之一,是判断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PE)的重要试验。
患者老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年(老年女性,结合病史提示慢阻肺),加重伴低热1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满意。查体:T 38℃(正常值36~37℃),P 110次/分(正常值60~100次/分),R 24次/分(正常值12~20次/分),BP 160/90mmHg(正常值<120/8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罗音(慢阻肺体征),心率110次/分,律齐,P₂﹥A₂(肺心病典型体征),剑突下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右心衰竭重者可出现腹水),肝肋下4cm,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剑突下收缩期杂音、肝大及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为右心衰竭体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需根据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并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胸部X线片(A对BD错)可同时看到肺气肿及肺动脉增宽、右心增大、肥厚等改变,对该患者诊断最具价值。血气分析(C错)无法诊断肺心病,只作为肺心病失代偿期出现低氧血症的检查。血D-二聚体(E错)是纤溶活性检测指标之一,是判断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PE)的重要试验。
考点:第二篇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男,68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1年,心悸水肿5年,近1周来症状加重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P₂亢进,三尖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4cm,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下肢水
- 2.(单选题)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心悸气急3年。体检: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罗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 3.(单选题)男,71岁。间断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喘憋1周。近2天出现嗜睡。查体:意识模糊,口唇发绀,球结膜水肿,双肺满布哮鸣音。双下肢水肿。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最主要的机制是()
- 4.(单选题)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功能因素是()
- 5.(单选题)女,68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喘10年,加重伴下肢水肿一周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145/90mmHg。查体:T37.8℃,口唇发绀,血压135/80mmHg,双下肺散在湿啰音和哮鸣音,肝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