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男,67岁,反复咳嗽、咳痰、喘息5年,再发加重1周。查体:嗜睡,口唇发绀,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和湿性啰音,心率120次/分,动脉血气分析示:pH7.10 、PaO₂ 54mmHg、 PaCO₂ 103mmHg,该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5年(为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考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发加重1周,动脉血气分析示:PH7.10(正常为7.35~7.45),PaO₂ 54mmHg(正常为大于60mmHg),PaCO₂ 103mmHg(正常为35~45mmHg),提示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可诊断为慢阻肺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属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无效腔通气量增大(B错),肺泡通气量(八版生理学P163)减少(A对)。患者呼吸衰竭由慢阻肺引起,呼吸中枢无病变(C错)、胸廓无病变(D错)。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引起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和弥散障碍,造成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弥散功能障碍(E错)引起的呼吸衰竭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患者为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5年(为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考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再发加重1周,动脉血气分析示:PH7.10(正常为7.35~7.45),PaO₂ 54mmHg(正常为大于60mmHg),PaCO₂ 103mmHg(正常为35~45mmHg),提示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可诊断为慢阻肺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属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无效腔通气量增大(B错),肺泡通气量(八版生理学P163)减少(A对)。患者呼吸衰竭由慢阻肺引起,呼吸中枢无病变(C错)、胸廓无病变(D错)。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引起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分流和弥散障碍,造成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弥散功能障碍(E错)引起的呼吸衰竭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考点:第二篇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女,70岁。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15年。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辅助检查结果中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 2.(单选题)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
- 3.(单选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化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4.(单选题)男,70岁。间断咳嗽30余年,加重伴意识障碍2天入院。查体:T38.0℃,P102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烦躁不安,球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双下肺少
- 5.(单选题)女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体检:T38℃,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中下肺有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心律齐,无杂音,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