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说明西方现代文论的观点,即作品产生后与作者无关。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这个原则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即中国与西方的观点是相反的。故文段可用逆向思维巧妙解题,中国的情况即为作品产生后与作者有关。A 项通过一个“如”字体现了“文”与“人”的关系,表述正确。验证后文内容可知,文段先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家言行的重要性,再通过“因此”得出结论,说明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即文学作品与文学家有关系,故A 项当选。
B 项:“文以载道”指用文章来阐述道理,没有提及“人”,故不符文意,排除。
C 项:“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只提到了“人”,没有提及“作品”,故不符文意,排除。
D 项:“诗以言志”指诗可以用来表达志向和决心,没有提及“人”,故不符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首先说明西方现代文论的观点,即作品产生后与作者无关。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这个原则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即中国与西方的观点是相反的。故文段可用逆向思维巧妙解题,中国的情况即为作品产生后与作者有关。A 项通过一个“如”字体现了“文”与“人”的关系,表述正确。验证后文内容可知,文段先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家言行的重要性,再通过“因此”得出结论,说明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即文学作品与文学家有关系,故A 项当选。
B 项:“文以载道”指用文章来阐述道理,没有提及“人”,故不符文意,排除。
C 项:“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只提到了“人”,没有提及“作品”,故不符文意,排除。
D 项:“诗以言志”指诗可以用来表达志向和决心,没有提及“人”,故不符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中心理解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
- 2.(单选题)在城镇化初、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要作用,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导致过度郊区化,造成城镇发展规划结构性失衡、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城镇
- 3.(单选题)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是无序的,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协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
- 4.(单选题)在古代,每逢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
- 5.(单选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51~55题。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