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空气、水、土地是人类生存三大必需条件,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提出问题,即“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后文出现“由于”即分析问题的原因,故整个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B项“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为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对策,当选。
A项,“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点,文段是要通过这些不同来引起公众对于土壤污染的重视,排除;
C项,选项“为何”为分析原因的表述,非重点,且“滞后性”对应文段“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表述片面,排除;
D项,“投入时间和财力”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文段是从公众的角度进行阐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落实“土十条”,尤需未雨绸缪》
文段开篇指出空气、水、土地是人类生存三大必需条件,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提出问题,即“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后文出现“由于”即分析问题的原因,故整个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B项“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为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对策,当选。
A项,“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点,文段是要通过这些不同来引起公众对于土壤污染的重视,排除;
C项,选项“为何”为分析原因的表述,非重点,且“滞后性”对应文段“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表述片面,排除;
D项,“投入时间和财力”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文段是从公众的角度进行阐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落实“土十条”,尤需未雨绸缪》
考点:中心理解题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
- 2.(单选题)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
- 3.(单选题)农村社区化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村改居”是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与农村割裂发展,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公共服
- 4.(单选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
- 5.(单选题)过去 20 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 40% 左右波动,2003~2004 年度占到 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 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