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要求
(单选题)男,40岁。精神分裂症病史18年,第3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3天后加至30mg/d,第7天出现肌肉僵硬、震颤、吞咽困难,T39.8℃,意识不清,大汗淋漓,血清肌酸激酶增多。该患者出现的情况最可能是()
答案解析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18年精神分裂症病史,第3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3天后加至30mg/d(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第7天出现肌肉僵硬、震颤、高热,意识不清,大汗淋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清肌酸激酶增多,故最可能是恶性综合症(C对)。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1.椎体外系反应:①急性肌张力障碍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B错);②静坐不能;③类帕金森症最为常见。治疗的最初1~2个月发生,发生率可高达56%。表现可归纳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E错);4.迟发性障碍是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征(A错)。
该患者18年精神分裂症病史,第3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3天后加至30mg/d(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第7天出现肌肉僵硬、震颤、高热,意识不清,大汗淋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清肌酸激酶增多,故最可能是恶性综合症(C对)。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1.椎体外系反应:①急性肌张力障碍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B错);②静坐不能;③类帕金森症最为常见。治疗的最初1~2个月发生,发生率可高达56%。表现可归纳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E错);4.迟发性障碍是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为特征(A错)。
考点:第十七章躯体治疗
相似试题
- 1.(单选题)男,40岁。精神分裂症病史18年,第3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治疗,3天后加至30mg/d,第7天出现肌肉僵硬、震颤、吞咽困难,T39.8℃,意识不清,大汗淋漓,血清肌酸激酶增多。该患者首要的处理方
- 2.(单选题)通常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每天治疗剂量为()
- 3.(单选题)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 4.(单选题)男性,18岁学生,不出门怕见人,不去上课,纠缠父母出钱给自己做美容手术半年。原因是半年来反复照镜子发现自己的鼻子比以前变大了,难看了。说班上的同学都讥笑他,出门就感觉别人在说他,别人的眼光看他时很特别
- 5.(单选题)(123~125题共用题干)男,59岁,进行性记忆力下降6个月。怀疑有人偷自己的东西,认为爱人对自己不忠诚,常与邻居发生争执,有时尾随年轻女性,行为幼稚、任性。家人无法管理而住院治疗。既往无脑血管病史